<1236>溶解度測量
簡介
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程度和速度可能不同。溶解度是溶劑溶解溶質的能力,而溶解速率是達到溶解度極限的速度。平衡溶解度是指在熱力學平衡下,當存在過量固體時,溶質可以均勻溶解到溶劑中的濃度極限。表觀溶解度可能由于瞬時過飽和而高于或低于平衡溶解度,或者由于達到平衡的時間不足而不完全溶解。平衡可以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不再發生顯著變化時充分收斂。溶解度可以用濃度單位表示,例如摩爾濃度、摩爾濃度、摩爾比、重量/體積或重量/重量。
溶解度可以用絕對值和相對值來表示。描述絕對溶解度的一種方法是在一般注意事項5.30“說明和溶解度”中定義的描述性溶解度。溶解度的相對測量對于預測劑型的藥物遞送特性以及在生物制藥分類系統(BCS)中將藥物表征為高溶解度或低溶解度是重要的(1)。
準確測定藥物材料的溶解度對于理解藥物制劑的質量控制和藥物遞送問題都很重要。材料的表觀溶解度(見術語表)受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表面積、粒度、晶體形式)、溶解介質的性質(如pH、極性、表面張力、添加的表面活性劑、助溶劑、鹽)以及溶解度測量參數的控制(如溫度、時間、攪拌方法)的影響。此外,表觀溶解度可包括不帶電部分的固有溶解度、離子化化合物的溶解度以及增溶劑和多種晶體形式或鹽形式的影響。在溶解度測量過程中控制這些實驗因素是獲得物料平衡溶解度準確可靠值的關鍵。
本章將首先討論與溶解度測量相關的概念和方程。了解這些關系是準確評估溶解度的基礎。接下來將簡要介紹用于評估藥物物料溶解度的典型實驗方法。最后,將討論使用溶解度測量來獲得生物相關溶解度(對于人類產品)和物種依賴性溶解度(對于獸醫產品)。
背景
1
熱力學平衡與溶解度
結晶固體溶質的溶解可以通過將晶體熔化成純液體溶質然后將液體溶質混合到溶劑中的兩步過程來建模。混合的吉布斯自由能決定了兩種化合物是否混合形成均相,以及混合到何種程度。
ΔGmix = ΔHmix − TΔSmix
ΔGmix = 混合自由能
ΔHmix = 混合焓;指示混合是吸熱過程還是放熱過程
T = 溫度(開爾文)
ΔSmix = 混合引起的熵(無序)變化
如果吉布斯自由能的變化是負的,那么在熱力學上混合將是有利的。當達到平衡時,ΔG將等于零。混合的焓是由于內聚相互作用(溶質-溶質、溶劑-溶劑)的破壞和粘合劑相互作用(溶劑-溶液)的產生。換句話說:
ΔHmix = Huu+ Hvv – Huv
ΔHmix = enthalpy of mixing
U = 溶質
V = 溶劑
這種焓變也相當于去除一定體積的純溶劑和一定體積的純凈溶質并將其交換所做的功。焓變等于新產生的界面表面能,根據:
Yuv = 溶質-溶劑界面表面張力
Au = 界面表面積
Yiv = 組 i溶劑界面表面張力
Ai = 組i的表面積
該方程還顯示了總表面能如何被分解為i個較小的基團,每個基團都有自己的表面積Ai和相應的基團-水界面張力Yiv。
對于理想體系,ΔHmix為零,因為理想溶質和理想溶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理想溶液的混合熵總是隨著混合而增加,由下式給出:
其在稀釋條件下可以簡化為:
對于稀釋條件下的理想體系,當結晶固體與相同溶質的飽和溶液平衡時:
R = 氣體常數
Xu = 以摩爾分數表示的溶質濃度
ΔGm =熔化結晶固體產生的自由能變化
這說明了物質的溶解度如何與熔點相關。對于真正的溶液,溶質還可以通過誘導溶劑的結構來影響(減少)溶劑中的無序。因此,對于真正的溶解,這會產生:
hi =面積為Ai的i組溶劑的熵效應
該模型允許將總溶質表面積(AU)分解成更小的部分(∑Ai),并且可以估計這些基團對焓和熵對自由能的貢獻。
2
水溶解度的估算方法
Yalkowsky證明(2,3)可以使用相對簡單的通用溶解度方程(GSE)來憑經驗估計化合物在水中的固有溶解度。
S0 = (未結合分子的)固有溶解度
MP =結晶固體的熔點(攝氏度)
KOW = 辛醇-水分配系數;水溫是25°
NCE P3
GSE表明,對于具有較高熔點的化合物和具有較高分配成油相(辛醇)趨勢的化合物,水溶性將降低。GSE中辛醇-水分配的對數說明了理想溶液和水溶液之間由于混合焓而產生的差異(3)。如果pKa已知,GSE還可以通過將其與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相結合來預測可離子化化合物的溶解度(參見pH的影響)。
GSE的使用需要測量熔點和分配系數(以及可電離化合物的pKa)。有幾個計算機程序將支持基于結構(4)的化合物的分配系數和pKa的估計,但熔點的情況并非如此。開發預測水溶解度的計算方法的努力依賴于分子的訓練集來搜索與可以更容易地從結構中預測的性質(例如,分子量、溶劑可及表面積、可旋轉鍵的數量等)的相關性(5)。這些計算方法的成功往往局限于與訓練集相似的分子。這些計算方法足以幫助預先篩選合成候選物,但不夠準確,無法替代實驗溶解度。
NCE P3
3
影響溶解度和溶解度測量的因素
01.PH的影響
可電離酸和堿的溶解度取決于pH,因為帶電物種對水環境的親和力高于中性形式。可電離酸或堿的總溶解度是固有溶解度和該pH下存在的電離溶質量的總和。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將溶解度的增加與溶液的pH值(相對于可電離酸或堿的pKa(酸性)或pKa。
pKa = 酸度系數
[A− ] = 酸的共軛堿的摩爾濃度
[HA] = 未離解弱酸的摩爾濃度
Stot = 弱酸的總溶解度
S0 =不帶電部分的固有溶解度
pKa = 堿度系數
[B] = 堿的共軛堿的摩爾濃度
[BH+ ] = 未離解弱堿的摩爾濃度
Stot = 弱堿的總溶解度
S0 = 不帶電部分的固有溶解度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有助于解釋第一個pKa時溶解度的增加,但對于在包含額外pKa值的pH范圍內模擬多元酸的行為并不有用。由于可電離分子在可電離基團的數量和類型上可能不同,因此探索一系列pH值的溶解度很重要。圖1說明了具有5.6和11.7兩個電離常數的分子溶解度的pH依賴性。分子在低于pH 5.6和高于pH 11.7時帶電,并且在這兩個pH值之間是中性的。在分子未結合的情況下,溶解度等于固有溶解度。對于離子化分子,溶解度隨著pH值的變化而以對數尺度增加。鹽的形成可能會限制在低或高pH下的溶解度(見圖1)。如果用于調節pH的酸為鹽提供反離子,則隨著反離子濃度的增加,常見離子效應將進一步抑制溶解度(見圖1)。如果鹽在較高的pH下溶解,則鹽最初可能使溶液過飽和,但最終會沉淀,因為任何固體形式在該pH下都具有較低的溶解度(6)。
圖1
02.鹽和反離子的作用
可電離化合物也可以與帶相反電荷的反離子(6)形成鹽。在溶液中,在帶電反離子的存在下,溶解度產物如下描述這種平衡反應:
鹽在溶液中的最大溶解度也如圖1所示。由于鹽的形成,帶電分子的實際溶解度趨于平穩(在本例中,pH低于藥物的pKa),而不是像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預測的那樣繼續增加。因為溶解度乘積Ksp是常數,所以如果用于調節pH的酸增加了帶相反電荷的反離子的濃度,則可離子化部分的溶解度可能進一步下降。隨著反離子濃度的增加,帶電分子的溶解度的降低被稱為共同離子效應(6)。當使用鹽酸(HCl)降低pH時,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并且由于氯化物濃度的增加(例如,在pH<2時),氯化物鹽的溶解度降低。盡管圖1中沒有說明,但鹽也可能限制圖中堿性側的溶解度(例如,酸部分的鈉鹽),并且當用于調節pH的化合物具有公共離子(例如,氫氧化鈉)時,公共離子效應可能類似地影響高pH下的溶解度。
03.共溶劑的作用
水通常是許多藥物成分的不良溶劑,但水可以與其他溶劑混溶,這些溶劑可以為這些物質提供良好的溶解性(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根據對數線性模型(2),溶質的Log S通常可以在兩種混溶的共溶劑之間線性插值。這種關系如圖2所示。當將該溶解度圖切換到線性標度時,很明顯,即使在共溶劑混合物中低濃度的不良溶劑(通常是水)也會顯著降低溶質的溶解度。因此,由于溶解度的顯著變化,含有助溶劑的溶液在稀釋時特別容易沉淀。[注:如圖2所示,這個簡單的模型假設最大溶解度發生在100%的好溶劑下,但并非所有共溶劑系統都是這樣。]
圖2
04.表面活性劑的作用
表面活性劑是兩親物,其特征在于極性和非極性區域。當放置在水中時,表面活性劑傾向于位于空氣-水界面,并將其在水中的極性區域和非極性區域定向到極性較低的界面(空氣)。當空氣-水界面被吸附的表面活性劑飽和時,額外的表面活性分子聚集成具有極性表面和非極性核心的球形膠束。當膠束形成時,這一點被稱為臨界膠束濃度(CMC)。在CMC以上,溶液中膠束的數量隨著表面活性劑濃度的增加而線性增加。如果藥物材料能夠分配到膠束中,其溶解度將隨著膠束數量的增加而線性增加(見圖3)。表面活性劑的CMC取決于幾個因素,包括溫度、離子強度和pH。例如,在25°的純水中,十二烷基硫酸鈉的CMC為6 mM,聚山梨醇酯80的CMC為0.012 mM。表面活性劑對分子的增溶作用可以基于兩個描述符來評估:摩爾增溶能力和膠束水分配系數。膠束-水分配系數是特定表面活性劑濃度下膠束中藥物濃度與水中藥物濃度的比率(7)。
圖3
如圖3所示,表面活性劑存在下的溶解度是溶解在水相中的量加上膠束溶解的量的相加組合。膠束將比溶質大,并且將比溶質擴散得更慢。膠束存在下的藥物遞送將是由于溶液中游離藥物的吸收以及通過膠束介導的轉運進行的藥物遞送(5,6)。因此,表面活性劑的增溶可能不會導致藥物遞送的增強,這與水溶性的增加成正比(5,6)。
05.絡合劑的作用
絡合劑可以與低溶解度材料形成分子間絡合物并提高溶解度。由于非極性分子和絡合劑的非極性區域被隔離在水中,因此在絡合劑存在下非極性的分子的水溶性得到改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水溶液可以容納更多的非極性分子。無論這些配合物中配體與溶質的比例如何(例如,1:1、2:1、3:1等),隨著絡合劑濃度的增加,預計溶解度增強會增加(8)。這與表面活性劑的增溶非常相似,只是不需要最低濃度的絡合劑。具有高穩定性常數的配合物可以足夠強地結合溶質以增強水的穩定性。環糊精通常用于通過與藥物形成復合物來提高溶解度。
06.表面積效應
(溶解速率)
Noyes–Whitney方程(由Nernst和Brunner表示)指出:
C = 時間t時溶劑中溶質的濃度
D =溶質的擴散率
A = 溶質顆粒的表面積
CS= 溶質的飽和溶解度
h = 擴散層的厚度
在未攪拌的溶液中,擴散層厚度h可能很大,并且主要受溶質擴散率的影響;然而,良好的混合可以顯著地減小擴散層的厚度。對于混合良好的溶液中的小顆粒,發現(9)擴散層厚度h與顆粒半徑的平方根成比例。該方程表明,較小的顆粒將具有更大的表面積,并且將更快地溶解。為了盡快達到平衡溶解度,應保持表面積盡可能高(即較小的顆粒),并保持擴散層厚度盡可能小(即良好的混合)(9)。
對于球形顆粒,表面積A可以表示為總質量M的函數:
ρ = 密度
d = 顆粒直徑
材料的溶解速率不會影響平衡溶解度,但會影響達到平衡的速度。
07.表面能效應
顆粒的表面能可能會影響溶解度。根據開爾文方程,由于表面能對系統總吉布斯自由能的影響,較小的顆粒比較大的顆粒具有更高的溶解度。通常,這種對溶解度的影響僅對小于1微米的顆粒變得顯著。開爾文方程將其量化為:
S = 表觀溶解度
S0 = 無限大粒子的溶解度
γ = 溶質的表面能
Vm = 溶質的分子體積
R = 氣體常數
T = 溫度
d =顆粒的直徑
較小和較大顆粒之間的溶解度差異導致多分散懸浮液中所謂的奧斯特瓦爾德熟化。小顆粒溶解并導致溶液相對于大顆粒的溶解度過飽和。這導致較大顆粒表面的再結晶。較大的顆粒尺寸增大,而較小的顆粒溶解,導致懸浮液(10)的平均顆粒尺寸增大。
實驗方法
No.1平衡溶解度的測定方法
飽和抖振法
搖瓶法基于40年前開發的相溶解度技術,至今仍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最可靠、最廣泛使用的溶解度測量方法(11-18)。當需要測定平衡溶解度時,應使用搖瓶法。其他方法可用于評估表觀溶解度,但不適用于評估真實平衡溶解度。
選擇用于溶解度測量的溶解度介質應與應用相關,并努力控制表面活性劑的類型和濃度、緩沖液的離子強度以及緩沖液中存在的反離子的類型。當結果用于預測吸收或生物利用度時,建議使用一種生物相關介質溶液(見生物相關介質中的溶解度測量)。當結果旨在支持溶解試驗的發展時,建議使用溶解介質。出于研究目的,當評估化合物的pH依賴性時,建議使用一種能夠在寬pH范圍內控制離子強度和反離子類型的緩沖液(例如,Britton–Robinson或Sörensen緩沖液)。對于將用于BCS分類的溶解度測量,應使用USP推薦的緩沖液(19)。
樣品制備:試驗物質通常是通過向塞瓶或小瓶中的溶解介質中添加過量固體來制備的。燒瓶或小瓶中的介質量不需要精確測量。建議將固體以超過估計溶解度約1–2 mg/mL的量添加到溶解度介質中。(對于低溶解度化合物,1–2 mg/mL的濃度可能就足夠了。)固體的表面積可以通過在加入培養基之前研磨(例如,在研缽和研杵中)樣品或在加入溶媒后對樣品進行超聲處理來增加。[注意:當使用高能方法增加表面積時,建議謹慎使用,因為這可能會改變溶質的固體形式。]建議一式三份進行樣品制備,以在每個測試條件下提供至少3個溶解度結果。
溶液的平衡:為了促進固體的溶解,應積極混合或攪拌懸浮液。作為良好的初始孵育時間,建議24小時;然而,必須驗證所選平衡時間的適用性。在溶解階段(±0.5°),應很好地控制懸浮液的溫度。在溶解階段之后,建議允許過量固體完全沉淀。建議將沉淀和傾析作為從飽和溶液中分離固體的最安全方法。對于非澄清膠體溶液,可以使用離心法。上清液的取樣應避免加入任何未溶解的固體,因為這將顯著影響溶解度結果。轉移移液管在使用前需要用樣品溶液進行預處理,這樣表面吸附不會改變轉移的溶液。如果無法避免過濾,則必須選擇合適的過濾器類型。對于極性電離物質,建議使用疏水型過濾器(尼龍);而對于未結合的物種,建議使用親水型過濾器[例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或聚醚砜(PES)]。過濾應在沉淀后進行,而不是直接在攪拌后進行。過濾器的預飽和是必要的(即,應丟棄濾液的初始部分)。在沉淀和離心步驟期間,懸浮液的溫度也必須得到很好的控制(±0.5°),并且與發生溶解的溫度相等。
當在不同的平衡時間段后對多個樣品進行分析,得出相同的結果(例如,在24小時內變化小于5%,或小于0.2%/h)時,即達到飽和(平衡)。為了確認表觀溶解度為平衡溶解度,建議通過相同的程序對同一懸浮液進行重新平衡(例如,再混合24小時)。
溶液分析:用于定量溶質濃度的分析方法的要求和所需的分析驗證水平應與溶解度數據的預期用途相稱。一般來說,該方法應該是線性的和具體的。在分析之前可能需要稀釋上清液,以使其在分析方法的線性范圍內,并避免可能的沉淀。溶液可通過紫外-可見光譜法或液相色譜法進行分析,以確定可溶性濃度。高效液相色譜的優點是,它可以通過分解與藥物有關的雜質來檢測不穩定性(13,20)。
建議在溶解度測量結束時分析懸浮液中過量的固體,以驗證固體形式沒有改變。在固體形式已經改變的情況下,新的固體形式可能具有比初始固體形式更低的溶解度,并且觀察到的溶解度是由于新的更低的溶解度形式;然而,這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粉末X射線衍射(PXRD)、拉曼或近紅外(NIR)光譜法或通過差示掃描量熱法(DSC)評估熔點是可用于評估固體形式的技術的實例。在平衡時間內不穩定(化學或物理)的溶質不適合通過搖瓶法進行平衡溶解度測量。例如,將轉化為低溶解度鹽或多晶型物的無定形藥物應使用表觀溶解度方法之一進行分析。
溶解度結果的報告:如果在溶解度測定中使用了介質的非標準成分,則應報告成分的詳細信息。溶解度測定中使用的介質的離子強度應與溶解度結果一起計算和報告。當提取樣品進行分析時,應記錄上清液的pH值(在溶解度測量的溫度下)。當使用定義明確的標準介質時,建議不要調整介質的pH值以補償溶解物質對pH值的改變;相反,應在平衡步驟結束時觀察到的pH值和溫度下報告溶解度值(12,18)。如果介質的pH值受到溶解物質的顯著影響,并且需要在特定pH下的溶解度,則建議在更高緩沖容量的介質中進行額外的溶解度測量。報告平衡過程中的平均溫度和溫度控制精度
報告的平衡溶解度的精度應反映測量值之間的一致性水平,而不是溶解度分析的精度。應包括測量溶解度的標準偏差(基于3個或更多獨立樣品的平均值)。
No.2 表觀溶解度的測定方法
固有溶出測定(轉盤法)
固有溶出的測量在▲旋轉圓盤和固定圓盤的固有溶出試驗程序<1087>▲ (CN 2020年12月1日)。這種測量技術也可用于評估溶解度。
為了將該方法應用于溶出度的測量,必須繼續進行溶解實驗,直到溶解速率無關緊要(例如,小于5%/24小時或小于0.2%/小時)
溶液分析和溶解度結果報告中討論的搖瓶法的所有要求也適用于使用固有溶解裝置的測量。
NCE DP
電位滴定法
用于溶解度測量的電位酸堿滴定基于滴定曲線中間因沉淀而引起的特征位移(21)。對于滴定,將準確體積的標準化酸或堿加入到含有可電離物質和鹽(例如0.15M氯化鉀(KCl))的溶液中,以提高測量的準確性。用氬氣鼓泡(一種將化學惰性氣體如氮氣、氬氣或氦氣鼓泡通過液體的技術)可以防止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影響pH值。玻璃電極用于連續監測pH值。電位滴定曲線是通過繪制pH值與消耗的酸/堿體積(21)的關系而獲得的。
測濁法
濁度法涉及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例如二甲基亞砜(DMSO)。將所得溶液以足以表征濁度變化的間隔加入緩沖溶液中。在通過光散射第一次檢測濁度之后,加入另外的等分溶液。隨后,可以根據濁度繪制添加的體積。然后通過反外推到沉淀開始的點來估計溶解度。該方法可用于每天測量多達50–300個樣本。當使用溶劑如DMSO時,缺點包括在實驗的短時間內藥物的溶解度增加,這導致動力學而非熱力學的溶解度,形成過飽和溶液,以及沉淀固體的不確定的結晶形式(除非將其從懸浮液中去除并表征)。
NCE P3
溶解度的物理評估
對于溶解度極高的化合物,以及缺乏發色團或在溶液中不易定量的生物制品和其他分子,可使用溶解度的物理評估來評估表觀溶解度。在這種情況下,測量的原理是固體材料在溶液相中的損失。平衡可以通過重量損失的穩定性以及所得溶液物理性質(如折射率、密度、滲透壓等)變化的穩定性來評估。因為溶解度的物理評估不涉及特定或穩定性指示測定,建議嘗試驗證溶質的穩定性和純度。此外,在通過該方法進行溶解度測量期間,應仔細監測和控制溶劑的蒸發。
No.3生物相關介質中溶解度的測定
使用簡單的水性緩沖液來評估作為pH函數的藥物的水溶性可能低估了生物利用度(22,23)。本文提供的溶媒配方是可用于評估模擬人、犬和牛(反芻動物)液體中溶解度的示例,以改進生物利用度的估計。
在生物相關溶解度測量過程中,應將溶解度介質的溫度控制在±0.5°。生物相關溶解度測量應遵循搖瓶法,包括在多個時間點進行溶解度測量,以確認已達到平衡。添加到溶解度介質中的藥物的鹽形式可能會顯著影響介質的組成(即離子強度、pH等)。因此,除非通過從不同晶體固體開始的獨立測量證明,否則不應假設同一藥物的鹽和游離堿的溶解度相等。
No.4人禁食狀態模擬胃液(FaSSGF)
37°時的pH值為1.6。介質組成見表1
表1
No.5人進食狀態模擬胃液(FeSSGF)(24)
37°時的pH值為5。介質組成見表2。
表2
準備緩沖液,然后與牛奶1:1混合。如有必要,將pH調節至5。
No.6人類禁食狀態模擬腸液(FaSSIF-V2)(24)
37°時的pH值為6.5。介質組成見表3。
表3
No.7人進食狀態模擬腸液(FeSSIF-V2)(24)
37°時的pH值為5.8。介質組成見表4
表4
No.8人類模擬結腸液近端結腸(SCoF2)(25)
37°時的pH值為5.8。介質組成見表5。
表5
No.9人類模擬結腸液遠端結腸(SCoF1)(25)
37°時的pH值為7.0。介質組成見表6。
表6
No.10犬禁食狀態模擬胃液(FaSSGFc pH 1.2–2.5)(26)
犬胃pH值可能有很大變化。由于犬胃pH值估計值的研究間差異,應在1.2–6.5的范圍內評估溶解度。這種液體的pH值是通過改變鹽酸的量來調節的,這樣可以達到1.2–2.5范圍內的pH值。37°時的pH值為1.2–2.5。介質組成見表7。
表7
No.11犬禁食狀態模擬胃液(FaSSGFc pH 2.5–6.5)(26)
犬胃pH值可能有很大變化。由于犬胃pH值估計值的研究間差異,應在1.2–6.5的范圍內評估溶解度。這種液體的pH值是通過改變氫氧化鈉的量來調節的,這樣可以達到2.5–6.5范圍內的pH值。37°時的pH值為2.5–6.5。介質組成見表8。
表8
No.12犬禁食狀態模擬腸液(FaSSIFc)(26)
37°時的pH值為7.5。介質組成見表9。
表9
No.13牛模擬瘤胃液(27-29)
這里定義的溶媒適合代表牛以及其他反芻動物物種。健康網織瘤胃的正常pH值在5.5–6.8范圍內。高谷物日糧通常會導致較低的瘤胃pH值(~5.5),而高飼料日糧則會導致較高的瘤胃pH(~6.8)。
胃(真正的胃)的pH值約為2-3,與單胃和人類的情況相似。為了表示胃,可以使用0.01M鹽酸(pH 2)、0.0033M鹽酸(pH2.5)或0.001M鹽酸(PH3)。反芻動物的腸道pH值與單胃動物和人類的相似。幽門處的pH為約3.0,回腸處的pH增加至約7.5。為了表示牛腸液,可以使用上面為人或犬定義的模擬腸液之一。
溫度設置為39°。[注:介質的pH值應在39°時確定。]介質成分見表10。
表10
詞匯表
[注:提供以下定義是為了澄清本章中這些術語的使用。這些定義并不旨在取代或反駁USP–NF中其他地方的定義。]
表觀溶解度:根據經驗確定的溶質在溶劑系統中的溶解度,在溶劑系統接近平衡的時間不足或無法驗證平衡的情況下。由于瞬時過飽和或不完全溶解以及達到平衡的時間不足,表觀溶解度可能高于或低于平衡溶解度。
水溶性:在主要由水組成的介質中的溶解度,但也可能含有助溶劑、表面活性劑、絡合劑、pH或其他助溶質的增溶增強作用。“水溶性”一詞非常籠統,不應與水溶性混淆。水溶性明顯受水性介質組成的影響。
溶解:在熱力學平衡下接近溶解度極限的非平衡過程(即溶質和溶劑形成均勻混合的溶液)。溶解速率將影響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并可能影響表觀溶解度,但不會影響最終的平衡溶解度。
平衡溶解度:在熱力學平衡下,當存在過量固體時,溶質可以溶解到飽和溶液中的濃度極限。平衡可以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不再發生顯著變化時充分收斂。
固有溶解度:不帶電(中性)部分的溶解度。本征溶解度只能在物種分布由不帶電分子主導的pH范圍內準確測量。對于某些化合物,可能無法直接測量固有溶解度,必須通過擬合溶解度數據作為pH的函數來確定。
溶解度:溶質可以均勻地溶解在溶劑中的程度。這可以稱為平衡(飽和)溶解度,以區別于表觀溶解度。溶解度可以用濃度單位表示,例如摩爾濃度、摩爾分數、摩爾比、重量/體積和重量/重量。
水溶性:在純水中的溶解度。由于pH和離子強度的控制不佳,純水中溶解度的測量是有問題的。
讓科學實驗更輕松
Make Scientific Experiments Easier
銳拓官網
銳拓公眾號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
電話
微信掃一掃